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设计构思 传统榫卯结构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一直延续至今,说明榫卯结构的合理性,但是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榫卯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为了使榫卯结构能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延伸和发展,将榫卯结构进行改良设计。 笔者以夹头榫为原型,进行改良设计,设计了一款“夹头榫连接模块”,用于连接不同材质、尺寸的桌面板和桌腿。其拆装方便不受桌面板材局限,灵活性强,简易的设计特点为快节奏的上班族提供了很大方便,尤其适合小户型居住的年轻人。“夹头榫连接模块”不仅具备连接固定的功用而且还有装饰性,在整体造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该连接模块整体用材价格适中,成本价约合人民币30元。 消费人群定位:将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及青年消费群体作为设计对象。该群体在选择家具储物产品时更多倾向简约、时尚、灵活多变、实用的产品。 2 结构设计 夹头榫是案类家具常用的结构,与案面底面的卯眼结合。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及牙头。利用夹头榫的特点经过现代改良后的“夹头榫连接模块”不但具备了固定连接的作用,而且拆装方便、不受板材固定位置的限制,随消费者的需求自由选择。 “夹头榫连接模块”结构主要包括夹片、连接结构、卡片、支撑柱。夹片用来固定板材,卡片用来调节夹片间的距离,连接结构用来连接板材和腿,如图8、9。“夹头榫连接模块”的夹片可夹厚度10~30 mm之间任意材料的板材,夹片内侧附防滑软胶,一是增大摩擦力起到固定的作用,二是防止夹片对板材的破坏,连接结构底端为空管结构(桌腿插口)可装配不同类型的桌腿,其结构拆装易操作,更换零件简单,方便收纳,如图10。在调整夹片间距时,应先视情况增减卡片,将板材置于夹片之间,并扣紧夹片后,尽可能增加卡片数量。在应对不同板材时,除了利用卡片调节高度,防滑软胶也起到补充卡片距离范围不足的功能,如图11、12。
[size=0.8em]图8 夹头榫连接模块结构图
Fig.8 Block tenon connection module structure diagram
[size=0.8em]图9 夹头榫连接模块结构爆炸图
Fig.9 Block tenon connection module structure explosion diagram
[size=0.8em]图10 不同材料的桌腿效果图
Fig.10 Table leg effect of different materials
[size=0.8em]图11 夹片间距调整示意图
Fig.11 Clip spacing adjustment diagram
[size=0.8em]图12 夹片间距调整对比图
Fig.12 Clip spacing adjustment comparison diagram
3 材料选择 该“夹头榫连接模块”主要使用铝镁合金及黄铜进行制作,两种金属都具有良好的色泽,同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压性。夹片、卡片为铝镁合金,连接结构(桌腿插口)为黄铜材质,卡扣为BPT塑料框架,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且具有自润滑的性能,能够经受住反复更换带来的磨损变形,中间有金属柱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在夹头上下,还安装有防滑软胶,以防止桌板滑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夹片之间宽度变化的不足。 4 效果展示 “夹头榫连接模块” 的结构设计主要运用夹头榫的设计原理,采用金属材料和可拆装式的腿部连接模块,在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中可以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搭配,从而使家具在造型与功能上获得不同的效果,如图13。
[size=0.8em]图13 效果图
Fig.13 Rendering 摘自:家具榫卯结构的现代化改良设计∗董华君1 沈 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