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 目的: 2. 范围: 3. 职责: IQC检验员按GB/T2828.1-2003/ISO2859-1:1999单次II级C=0,MAJ=0.40 ,MIN=0.65抽样及《来料检验控制程序》流程实施检验。 4. 钻头 4.1 外观和粗糙度检测 4.1.1 测量方法: 外观检测,一般情况下目测,发生争议时使用放大镜检测。 粗糙度检测,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与刀具被测表面目测对比检查,发生争议时用双管显微镜或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测. 4.1.2 测量工具: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双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放大镜. 4.1.3 检测标准 a)外观标准:钻头切削刃不应有崩刃 钝口裂纹 显著的凹凸以及磨削烧伤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焊接钻头在焊缝处不应有砂眼和未焊透现象。 b)粗糙度标准 4.2柄部直径和工作部分直径测量 4.2.1测量方法:用外径千分尺在其柄部取三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为测量值。工作部分直径测量时,外径千分尺测量位置应靠近刃尖位置。 4.2.2 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 4.2.3 检测标准: 表1 表2 4.3 总长和工作部分长度测量 4.3.1 测量方法:用带表卡尺或游标卡尺沿刀具轴向测量刀具全长.工作部分长度测量用带表卡尺或游标卡尺沿刀具轴向在工作部分测量. 4.3.2 测量工具:带表卡尺,游标卡尺. 4.3.3 检测标准:合金钻头总长和刃长按规格检测,公差按下面两表。白钢钻头总长和刃长按规格检测,公差按下面两表. 4.4 标志和包装 4.4.1 测量方法:目测. 4.4.2 检测标准: A)产品上应标志 (直径大于4mm 的钻头可不标志 ) a)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商标 ; b)麻花钻直径 ; c)标志应持久 标志凸出量不大于0.03mm ; B) 包装盒上应标志 a)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名称 地址和商标 ; b)件数 ; c)制造年月 ; C)包装 a)白钢钻头在包装前应经防锈处理 ; b)包装必须牢靠并能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伤 . 4.11 特殊订制钻头按图纸要求检测,图纸没有特别要求的项参照本规定相对应项检测。 5. 直柄铣刀 5.1外观和粗糙度检测 5.1.1 测量方法:外观检测,一般情况下目测,发生争议时使用放大镜检测。 粗糙度检测,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与刀具被测表面目测对比检查,发生争议时用双管显微镜或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测。 5.1.2 测量工具: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双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放大镜。 5.1.3 检测标准 a)外观:铣刀的表面不应有裂纹,切削刃应锋利,不应有崩刃、钝日、磨退火以及显著白刃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焊接柄部的立铣刀在焊缝处不应有砂眼和未焊透现象。 b)粗糙度 白钢铣刀:前面,后面和螺旋槽Rz6.3; 柄部Ra1.25。 合金铣刀:前面,后面和螺旋槽Rz3.2; 柄部Ra0.8 5.2柄部直径和刃径测量 5.2.1测量方法:用外径千分尺在其柄部均匀取三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为测量值. 刃径测量时,对于切削刃为偶数的刀具,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其对称刃,在刃部均匀取三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为测量值。对于切削刃为奇数的刀具,用三沟或五沟千分尺测量在刃部均匀取三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为测量值。或者用工具显微镜,或者投影仪直接测量,读取最大点数值为测量值。对锥度铣刀,用工具显微镜,或者投影仪直接测量小端直径和锥度。 5.2.2 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三沟或五沟千分尺,工具显微镜,投影仪。 5.2.3 检测标准: 5.3 总长和刃长测量 5.3.1 测量方法:用带表卡尺或游标卡尺沿刀具轴向测量刀具全长.刃长测量用带表卡尺或游标卡尺沿刀具轴向在铣刀刃部测量. 5.3.2 测量工具:带表卡尺,游标卡尺. 5.3.3 检测标准:合金铣刀总长和刃长按规格检测,公差按下面两表。白钢铣刀总长和刃长按规格检测,公差按下面两表. 5.4 标志和包装 5.4.1 测量方法:目测. 5.4.2检测标准: A)产品标志: a)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商标((d<5mm的立铣刀允许不标志商标); b)立铣刀直径;c)高速钢代号 B)包装盒上应标志: a)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名称、地址和商标; b)立铁刀标记; c )高速钢牌 号或代号 ; d)件数; e)制造年月 C) 包装 :B白钢铣刀在包装前应经防锈处理。包装必须牢固,防止运输过程中损伤。 特殊订制铣刀按图纸要求检测,图纸没有特别要求的项参照本规定相对应项检测。 6. 丝锥 6.1 外观和粗糙度检测 6.1.1 测量方法: a)外观检测,一般情况下目测,发生争议时使用放大镜检测。 b)粗糙度检测, 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与刀具被测表面目测对比检查,发生争议时用双管显微镜或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检测 6.1.2 测量工具: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双管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检查仪,放大镜。 6.1.3 检测标准: a)外观:丝锥表面不应有裂纹,刻痕、锈迹以及磨削烧伤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b)粗糙度:螺纹表面Rz3.2 前面Rz3.2,后面Rz3.2,柄部Ra0.8 6.2 柄部直径的检测 6.2.1 检测方法 : 用外径千分尺在柄部任意位置测一点,转90度再测一点,均应符合标准规定。 当测量结果有争议时,用杠杆千分尺仲裁。 6.2.2 测量工具: 外径千分尺,杠杆千分尺. 6.2.3 检测标准: 6.3 丝锥总长度和螺纹部分长度的检测 6.3.1 检测方法 : a )螺纹部分长度 用卡尺测量丝锥端面(带反顶尖的丝锥应除去顶尖部分的长度)与校准部分最后一个完整牙的牙 顶之间的轴向距离,即为螺纹部分长度。见图 b ) 总长 用卡尺测量丝锥两端面(带反顶尖的丝锥应除去顶尖部分的长度)之间的轴向距离.即为丝锥总 长。见图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 6.3.2 测量工具:带表卡尺. 6.3.3 检测标准: 6.4 标志、包装 6.4.1 测量方法:目测. 6.4.2 检测标准: A)产品标志: a)制造厂商标; b)螺纹代号;c)材料代号 ;d)丝锥公差带代号。(柄径小于等于5MM的丝锥,允许只标螺纹代号和公差代号,且“M”也可以不标。) B)包装盒上应标志: a)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名称、地址和商标; b)丝锥标记示范规定项目; c )材料牌号或代号 ; d)件数; e)制造年月。 C)包装 : 白钢铣刀在包装前应经防锈处理。包装必须牢固,防止运输过程中损伤。 7 锯片铣刀 7.1锯片铣刀直径检测 7.1.1 检测方法: 对于等分齿的刀具,偶数齿刀具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其对称齿。奇数齿刀具用外径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三至五个位置的最大弦长,取其平均值。最大弦长与刀具外径D 的换算见式。 D = L /cos(90°/n) L-最大弦长测量平均值 n -刀齿数。 对于不等分齿的刀具,可将刀具穿上芯轴在工具显微镜上检测。先将工具显微镜两顶尖之间的中心线与目镜米字线对准,记下读数。然后将刀具安装在两顶尖之间,使米字线移至刀具最大外圆处记下读数,将两次读数差的绝对值乘以2,即为刀具的外径。 7.1.2 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游标卡尺、工具显微镜及芯轴。 7.1.3 检测标准 7.2 锯片铣刀厚度检测 7.2.1 检测方法: 用外径千分尺在厚度方向上取三至五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大直径刀具,将刀具置于检验平板上,用高度游标卡尺在厚度方向上取三至五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根据被测刀具的精度,上述项目可用量块和百分表以比较法进行测量。 7.2.2 测量工具:外径千分尺,高度游标卡尺、检验平板、量块、百分表及表座。 7.2.3 检测标准 7.3 锯片铣刀内孔检测 7.3.1 检测方法:用三爪内径千分尺在孔的长度方向上取三至五个位置测量,取最大偏差值为孔径偏差. 7.3.2 测量工具:三爪内径千分尺, 7.3.3 检测标准: 7.4 外观和表面粗糙度 7.4.1 测量方法:目测 7.4.2 检测标准: a)外观:锯片铣刀表面不应有裂纹,切削刃应锋利,不应有崩刃、钝口以及磨退火,焊接 式的锯片铣刀在焊缝处不应有砂眼和未焊透等影响使用性能的缺陷。 b) 锯片铣刀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下列规定: 前面和后面:Rz6.3; 内孔表而:Ra1.25; 两侧隙面:Ra1.25; 两支承端面:Ra1.25. 7.5 标志和包装 7.5.1 测量方法:目测 7.5.2 检测标准: A) 锯片铣刀上应标志: a 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商标; b.锯片铣刀的外圆直径和厚度; c 齿数。 B)包装盒上应标志: a 制造厂或销售商的名称、地址和商标; b.锯片铣刀的标记; c 材料牌号或代号; d.齿数; e.件数; f 制造年月。 C)包装 : 锯片铣刀在包装前应经防锈处理。包装必需牢固,防止运输过程中损伤。 8 刀具的检验标识 8.1 刀具的标识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执行。 9 刀具不合格的处理 9.1 刀具检验不合格时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9.2 让步放行刀具的跟踪验证:对让步接收的刀具由IPQC和调机员通过产品加工情况予以确认,调机后由调机员自检确认产品是否合格,自检合格后交IPQC首检,首检合格方可正式生产。对加工不合格的刀具由检验员确认后到刀具库重新更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