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顺畅 于 2017-7-12 07:55 编辑
艾克就像他的中文名“艾锷风”一样,带来的一股明式 家具的收藏风潮。而这股风潮在后来的几十年一直延续,直至演变为如今明式家具的黄金时代。
2017年的拍场上频频出现一个人的名字,让我们想起了当年的那个人和那本书——古斯塔夫·艾克和他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艾克有诸多的称号,比如:“中国硬木家具研究的世界第一人”“世界上研究中国明式家具的重要学者”等等。
艾克和他的明式家具
艾克是近代中国史上可以书上一笔的人物,他可能是从学术和审美角度解读中国家具的第一人。他在中国的长期经历和家具著述皆影响深远,而他的学历、经历和审美高度,也都体现在他所收藏的家具当中。
6月20日,中国嘉德2017春拍之“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专场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家具。这个专场里,除了嘉木堂旧藏的几件黄花梨家具外,最耀眼的莫过于来自艾克、曾佑和夫妇旧藏的四件家具。这四件家具品相脱俗、精致典雅,一看就知是中国古典家具的珍品。
“艾克收藏了很多明式家具,大多在国外,恭王府有7件,剩下的流散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本次上拍的大部分拍品,都是他于上世纪40年代在北京收藏的‘小玩意’。这是艾克收藏很小很小的一块,但又可以看到他涉猎范围之广。正因为有了这个广,才有了明式家具的精。”中国嘉德工艺品部总经理乔皓说。
2003年6月,恭王府准备筹建国家级博物馆。作为一座遗址类博物馆,为填补展陈空间实物空缺的现状,恭王府开始向社会公开征集“王府文物”,其中尤以明清家具为重点。
2006年9月20日,恭王府修缮一新的安善堂前,举办了一场极为重要的捐赠仪式——旅居国外五十多年、年逾八旬的曾佑和教授,将其与丈夫古斯塔夫·艾克教授珍藏多年的7件明代黄花梨家具,无偿捐赠给了当时还在修缮中的恭王府。
关于艾克的“八卦”趣事
1925年生于北京书香门第的曾佑和,11岁开始跟随启功先生学习中国画,于16岁时便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这时的辅仁大学正是设在恭王府内,曾佑和在这座花园内度过了她的学生时代。
而自1923年便受邀来华任教的艾克教授,在辅仁大学创校时,即出任该校美学教授,可算是恭王府的旧熟人,曾佑和在此期间,亦受教于他。毕业时,她被聘为艾克教授的助教。
1944年,世界上第一部研究中国硬木家具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正式出版。写作期间,曾佑和正担任艾克的助教。书中收录的122件(套)明清家具实物除了他们自己的珍藏外,多是来自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使者以及欧洲学者们所收藏的中国家具。
1945年,这对跨国却理念相投的恋人结婚,自此相知相伴27年。
从艾克本人著录、当事人的有关叙述、以及切实有细节的报道中,我们发现,艾克不仅仅是研究明式家具的学者,还是个社交达人。
他有着一群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朋友们,还与一些我们此前无法将之联系到一起的人们有过交集:比如鲁迅,他是艾克的同事,两个人的私交似乎还不错;比如艾克曾经教过季羡林几年德文,还怼过这个“熊孩子”;再比如艾克和梁思成是同社的社员……
想来,如果当年有微信,艾克的朋友圈可能是这种风格的:
古斯塔夫·艾克本人新作《中国花梨家具图考》,欢迎指正♥ 鲁迅, 梁思成, 王世襄, 亨利·魏智, 罗伯特, 威廉·德拉蒙德兄弟梁思成:明代所用“花梨木”与近代所用的“新花梨”并不是同一种木材,为了区别这两种相近而价值不同的木材,不妨将明代所用的“花梨”木加一个“黄”字季羡林:老师您能不能用德语说?古斯塔夫·艾克回复季羡林:Ich Arbeit, Willkommen.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听懂了吗? 季羡林回复古斯塔夫·艾克:NO! 古斯塔夫·艾克回复季羡林:你让我用德文教授,那么按道理你应该用德文回答我不懂,应该是Nein 季羡林:。。。 古斯塔夫·艾克:特别要提及的是罗伯特和威廉·德拉蒙德先生,书中家具以及不少京城(外籍人)家居所藏的家具,都得力于他们。
时 间 线
最后,我们再来整理下时间线:
1923-1928年 艾克来到厦门大学 在辅仁邂逅爱情,在北平研究家具 1935-1948年 1928-1933年 成为清华园里的德语老师 1944年 出版《中国花梨家具图考》 艾克和曾佑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1945年 1948年 辅仁大学停办,艾克和妻子回到厦门大学 1949年 接到檀香山艺术学院邀请离开中国 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家具展 1952年 1971年 艾克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5岁。 曾佑和将7件家具捐赠给恭王府 2007年 2010年 曾佑和回到两人相识的北京定居至今
|